作/转载者:赛迪网
IT预算中,“讨价还价”是常事。另外,面子、形象等也是影响IT建设的重要因素。在现有企业文化中,节约型IT如何下手呢?
陈卓彻底体会到了“节约型社会”的热度。报纸、广播、电视关于节约的报道铺天盖地,“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经济”成为媒体关键词。更有甚者,收集市民百姓的节约好点子,做成一本小册子,很是畅销。
受这种气氛的感染,陈卓也开始有意识地节约,并与他的工作结合起来。作为钢铁企业的CIO,他感觉有必要给同事们上一堂“节约课”。钢铁企业设备多,员工也多,平时不关电脑显示器、打印时纸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利用社会大环境,在单位营造一种“节约”的氛围,可以节约一大笔资金。
水电、纸张是看得见的浪费,陈卓知道,还有一块看不见的浪费,IT部门是“罪魁祸首”。
例如,信息部门每年做IT预算的时候,总是习惯多要一些钱。作为CIO,陈卓习惯了和CEO、CFO“讨价还价”,他知道每年预算都会被砍掉一部分,因此他就预先留出这部分。
去年,陈卓打算升级一部分硬件,加上运营维护费用,预计200万元足够了。他在计划书中却写了400万元,哪知领导心情好,只砍掉了100万元,最后实际拨款是300万元。
有钱不用,过期作废。因此,虽然很多机器性能仍然很好,可也下岗了。打印机换成多功能一体机,台式电脑换成笔记本,他们高兴,其他部门同事更高兴。在现有“企业文化”中,IT规划适宜性成了空谈。
另外,面子、形象等也是影响IT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说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吗?很多企业都轰轰烈烈上马ERP、CRM、办公自动化系统,陈卓所在的钢铁行业也不例外。领导的意思是,以前落后了,现在不仅要赶上,还要超过其他单位。因此选型时不顾实际情况,尽选名牌、大牌,既气派又时髦,让来参观的同行羡慕不已,领导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可是陈卓知道,即使国外一些大企业,信息化也是很省的。他心里明白花高价买来的系统不是全排上了用场,有些系统是多余的,可是也不能明说。IT部门着实成了“成本中心”。
如果要发展“节约型经济”,必须要从IT开刀,建设“节约型IT”。但是在现有企业文化中,节约型IT如何下手呢?陈卓没有答案。
节约需要制定战略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工程师 罗时鼎
只要陈卓在当前“讲节约、重效益”的大环境下持之以恒实施节约型IT战略,相信他的公司一定能够建立节约的企业文化。
任何信息实体都有属于自己公司特征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的信息实体几乎是不存在的。节约应当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没有节约的意识和相关制度,就谈不上企业文化。
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结合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深航)在高油价情况下继续保持盈利能力而实施的资源节约计划实施情况,我认为陈卓应该从节约IT资源入手,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节约意识,树立节约风气
信息实体的CEO都具有节约意识,只是节约在经济建设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被重视,陈卓所在的钢铁公司也不例外。CEO所拥有的超前意识与节约不矛盾,如果项目管理成功,相反可以起到保护投资的作用,超前意识应当还加以引导。至于攀比心态的回调可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一定的代价,但其最终会回归务实。
因此,陈卓应该率先提出“节约IT资源,从我做起”的节约型IT战略,通过研讨会、座谈会、板报和讲座等多种有效宣传形式,解释节约型IT战略,强调从自己做起的意义。同时对浪费IT资源的现象进行曝光,并将在月度考核体现。
通过以上活动,触动每位信息中心员工的节约思维,在IT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培养个人的节约意识,在信息中心树立节约的良好风气。节约就是效益,节约也是文化,在当前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更具有现实意义。
创新和完善IT管理制度
其实节约是一个管理问题,管理越规范,管理粒度越小,节约就越能够保障,越能够体现出成效。制定和创新与节约型IT战略配套的制度是可行的、有效的和必要的,深航的实践证明也是成功的。
深航有一整套IT管理制度,涵盖IT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信息系统项目立项审批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信息系统项目变更管理办法(不属于项目管理内容)、网络工程变更程序、信息系统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等。
整个管理制度详尽并且完善,详细到墨盒回收、打印机报废等废旧IT资产的管理办法,对精密空调、UPS的保洁和保健频率、最后一个离开中心机房的员工必须保持机房最低照明度的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
目前深航已经完成了员工计算机改革,所有的员工必须在公司适当补贴的基础上购置自己的计算机,干部必须具备移动办公能力,这样规避了个人电脑版权的风险,提高了个人电脑的管理和维护水平,节约了IT的人力成本。
陈卓应当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IT管理制度,力求通过制度来保障节约的实施,同时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满足IT技术的发展和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与时俱进的IT管理要求。
培养节约型IT人才
节约依靠管理,依赖技术。IT部门是信息实体的信息枢纽,是人才密集的部门之一,没有懂得节约的IT人才而单独谈节约型IT是没有成效的。因此,优秀的IT人才是实施节约型IT的前提,也是关键。
节约型IT人才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敢于实施节约和懂得如何节约。但并不是每一个IT员工都具备以上素质,建议陈卓实施一个培养节约型IT人才计划,以保障自己的节约型IT战略的实施。
作为CIO,依靠优秀的节约型IT人才,从技术的角度优化整个公司的IT资源,对IT资源进行合理并且有效的调整和配置,可以为节约型IT战略的实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外,依赖最新的IT技术也是实施节约型IT战略的有效途径。拿深航来讲,分布在国内外有37个营业部,如果以DDN或者Frame
relay技术组网,其网络设备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运营费用高得惊人,但2004年5月深航采用当前最新的并且是比较成熟的IPSec
VPN技术组网并实现互连,既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又控制了成本。
无锡分公司到深圳总公司的DDN链路月租12000元,2005年8月流量监控负载95%,已经影响到分公司的正常的航班生产保障,如果新增链路分流或者对该DDN链路的带宽进行升级,也可以满足无锡分公司生产需求,但是经过工程师对该线路数据包的分析,发现视频流和BT数据流占用了大部分带宽,通过对视频数据包分流和访问控制实现BT数据流过滤,就成功地将该链路的流量控制在25%以下,起到了节约IT资源的作用。可见节约型IT人才在节约型IT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只要陈卓在当前“讲节约、重效益”的大环境下持之以恒实施节约型IT战略,我有理由相信他的公司一定能够建立节约的企业文化。
掌握节约“武器”更重要
IBM全球融资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 黄琼慧(LisaHwang)
“节约型IT”,不是CIO改变观念、增强节约意识就可以简单实现的。CIO们需要掌握切实有效的武器。
日常生活中的浪费习惯只要稍加留意,改起来还是相对容易的,但作为CIO的陈卓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业务部门时常出现紧急需求,这很难预料,到时候如果CIO手头预算不足想再追加可就难了。CIO们也的确有自己的难处,最后不得不掉入了多申请预算——预算剩余——盲目IT采购的怪圈里。
预算是死的,IT需求是活的。“节约”型IT不是CIO改变观念、增强节约意识就可以简单实现的。毕竟,有效满足企业IT需求是CIO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CIO们需要掌握切实有效的武器,使他们可以既实现节约,又能灵活地应对IT需求。
租来的IT好处多
IT租赁为CIO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预算杠杆,使他们可以放大手头有限的预算,获得数倍于预算的IT产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陈卓今年可用预算额度仅剩100万元,但眼前的IT采购需求为300万元,陈卓可以通过一个三年期租赁一次性使用上所需的全部300万元设备,现有的100万元预算可用来支付当年的租金,剩余的租金则可打入明年和后年的IT预算中。
既然有租赁来解决IT采购的不时之需,CIO也就不必为留一手而申请不必要的预算额度了。IT需求得以及时满足,又避免了为花光冗余预算而做的盲目IT采购。
可见,租赁可以帮助CIO将预算变活,真正做到“随需”IT建设,从而避免浪费,实现“节约型”IT。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IT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设备仍在照常运转,但稳定性或生产效率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升级是必要的,但问题是(1)淘汰下来的设备虽然还有价值,却往往只能接受堆进仓库的命运(2)新上的IT技术在短期内有可能又要面临更新的问题。如此循环下去,生产率是保证了,但却解不开这个IT资源浪费的死结。
这就是“拥有”设备要付出的代价。而如果设备是租来的,企业对于设备只是“使用”,所需支付的也只是“使用”的成本,这就避免了对于设备“未使用”部分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当有升级需求时,只需根据租赁协议先前设定好的条款,将旧设备退还给租赁公司就可以了。旧设备又可以通过恰当的渠道被其他有需求的企业利用,这样一来,旧设备得以在整个市场上流通,从而实现了更大范围的IT节约。
二手设备满足短期需求
在季节性的业务高峰期,或是系统升级的过渡阶段,花大笔预算买来的新设备可能用了几个月后就要闲置大半年,甚至再也派不上用场。这样“大材小用”而产生的资金、管理资源等诸多方面的浪费显而易见。
面对这样的短期IT需求,二手设备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如上所说,很多二手设备在被企业淘汰时仍属于能正常运转状态,可满足其它企业的短期需求,这些设备是性能价格比最佳之选。如果再采用短期租借的办法,在使用需求结束时,即可将二手设备退还给出租方,完全做到后顾无忧,人力、物力、财力更是全面节省。
变旧IT设备为现金
把旧设备堆到仓库里本身就是一种对IT资源的浪费,这是目前国内企业“处置”旧设备的普遍做法。
事实上,从大型全球企业到本地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企业需要升级 IT 平台,以提高竞争力;同时,手头上既有的设备也需要以低成本且正确的方式处理掉。
这不仅是出于节约和环保的考虑,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吸收新设备的成本。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独立在市场上寻找可提供旧设备回收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能否提供旧设备回收作为考量新设备供应商的一个标准,一举两得。
从三方面建设节约型企业
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主管 姜作琛
在设备投入方面要科学选型合理配置,在应用方面要从领导做起更新观念,不仅可以节约IT投资,还为企业奠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了,如今各企业已经或多或少建立了信息系统。随着“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节约型经济”理念的推广,我们不禁要回头来反思一下:在建立信息化系统时,是否在盲目上马和不切实际的方案而带来投资的浪费?在系统运行中是否充分发挥了系统的全部功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人们在具体应用中是否时刻注意到节约呢?这些都是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
这里仅从“打印”入手,来剖析“企业文化与节约IT投资”的问题。
选型关注TCO
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应用最多的也是打印文件和报表。所以打印机是必备的外部设备,企业在尝到甜头的同时也更加依赖于它。虽然打印机的价格从十几年前的几万元直落到今天的几千元,但后续的耗材和纸张的消耗却是个无底洞。
所以,从选型开始就要选定那种工作稳定可靠、耗材低廉,综合测算打印成本低的机型。也就是说,并不是价格越低的越经济。要选择适合自己应用条件的机型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例如,A部门打印工作量不是很多,那就配备一台普通打印机就可以满足需求了。但B部门打印工作量比较多,如果配备了一台普通打印机,虽然购置价格低但由于打印机每天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而缩短了使用寿命造成提前“退休”,折算下来打印成本反而会增加了。
如果选择一台打印负荷能力相对大些的机型,虽然购置价格稍高一些但使用寿命较长,综合打印成本反而比较低。
也就是说,在考核打印机性能指标时除了关注打印精度、打印速度等,还应关注“打印负荷量”这个重要的指标。
另外,是否每台PC都需要配备打印机呢?不是的。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资源共享的途经。我们完全可以把打印机作为共享设备来供数台PC共同享用。这样不仅减少了打印机的闲置,还节省了投资。
刷新办公观念
再从使用角度考虑,节约的潜力就更大了。人们在体验到了打印的快捷和方便后,许多时候拟定的初稿就要打印出来,将纸质文稿交给经办人修改,然后再打印出纸质文稿送交部门经理审阅,然后再打印出纸质文稿送交各相关部门会签,然后再打印出纸质文稿送交主管领导批准,然后再打印出纸质文稿下发各部门。
上述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从拟稿到成文的中间环节我们多消耗了多少纸张和耗材。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传递、修改和审批。而且我们经常应用的办公软件已经具备了这种功能,只是我们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虽然用的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思想观念还是停留在有纸办公的层面。
因此,在提倡全民节约的今天,希望从我们的各级领导做起,更新观念、放下架子,花一些时间学习和掌握办公软件,学会通过局域网进行办公和管理及批改文件。逐步减少纸质文件的形成和传递,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环境。
制度来保障
即使我们在某些环境中需要一些纸质文件,那么在其生成过程中是不是还有潜力可挖呢?有的。这就不仅要有节约意识,还要有相应制度作保障,就是坚持“不是最终文件不打印”的原则,当然还有双面打印等。即使是一些讨论稿,还可以采用经济模式或草稿模式来打印。
可不要小看这种打印模式,它确实可以为我们节省不少耗材。只要我们在进行打印操作时多点击一下“选项”按钮,选择例如“草稿输出”这样的模式就可以的。绝大多数打印机的驱动程序中都设置了此类选项供使用者选用,只是我们并没有以节约的观念来有意识的操作,而是简单的一路“确认”到底,使用了系统的默认模式。
再有,对于一式多份的文件,是否都需要打印生成呢?当我们综合测算了打印和复印的成本后就会发现,打印的成本远大于复印的成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只需打印一份文件,其它则通过复印来得到,千万不要把打印机当作印刷机使用。
综上考虑,在设备投入方面要科学选型合理配置,在应用方面要从领导做起,更新观念,树立全体员工的节约意识,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不仅可以节约IT投资还为企业奠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