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冲突”莫着慌

作/转载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杨爱华 教授 曾媛

  冲突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在IT项目中,冲突同样不可避免。冲突影响的好坏,取决于冲突管理的成效。冲突解决得好,可以加快任务的完成;解决得不好,则会使项目大打折扣,甚至迫使项目中止。
  “冲突管理”登堂入室
  冲突(Conflict)可广义地理解为冲突主体间出现的矛盾、分歧和不协调的现象。冲突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上,如政治冲突、经济冲突、文化冲突以及思想观念冲突等。

  同样,冲突是项目内部不可避免的现象。在项目管理中,项目冲突定义为项目中各因素在整合过程出现的不协调现象。

  对冲突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在成为继PMBOK2000版后的项目管理的第十大知识体系。过多的冲突会破坏项目的成功实现,过少的冲突会使项目僵化,因此,必须给予充分注意。

  冲突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者(或项目经理)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法,对项目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进行处置,或对可能出现的不协调现象进行预防的管理过程。

  在项目生命期的各阶段(即启动、规划、执行、收尾四个阶段)中,常见的冲突类型包括: 项目优先级冲突、管理程序冲突、技术见解和性能权衡的冲突、人力资源冲突、成本冲突、时间规划冲突、个性冲突等。
  导致冲突的五种原因
  要想成功地解决冲突,首先应该找出引起冲突的原因。引发冲突的五个重要因素如下:
  1、项目组织结构与分权不清
  在实施项目管理中,一般采用矩阵式的项目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矩阵存在许多双重隶属的问题,在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之间容易产生管理冲突。其次,在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之间存在着权力划分不清的状况,这也是项目管理中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2、个人和群体的利益
  一般,多数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差异导致分歧和矛盾。因此,利益分化引起冲突是冲突常见的原因。大多数经理和项目成员都部分地受利益驱动,当他们的个人利益与项目利益或他人利益相悖时,就会产生冲突。
  3、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也是导致冲突的一个主要来源,它引发的争议更多是围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冲突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通常,由于个性问题而产生冲突的起因非常简单,仅仅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态度、语气、外表和言语不满。这种不满会导致减少和拒绝合作,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由团队协作走向冲突。比如,急性子与慢性子的人之间常引发个性冲突。
  4、信息沟通不畅
  项目中的信息沟通是指将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需求者。在信息沟通中,存在许多沟通障碍,比如语义理解的障碍,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以及信息层层传递的失真等障碍,由此而产生的信息沟通不畅往往会引起冲突。   5、各项目组的目标不一致

  在项目中,项目组间的目标有时会存在矛盾,比如会出现抢进度、抢资源的现象。各项目组目标的不明确或不被对方接受都有可能产生冲突。
  化解冲突重在管理
  冲突是项目整合过程中的不协调现象,它对项目实现有着重大影响。

  一般而言,冲突会导致各项目单元或成员间缺乏尊重和信任,缺乏默契与合作,并导致沟通中断,信息被歪曲、审查和阻断的现象发生。

  冲突的各项目组倾向于维护自身目标,忽视项目的整体性,阻挠其它项目组的建议并获得对项目的控制权;每个项目组都会反对其他项目组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增加了项目经理的管理压力和作出错误决策的可能性。

  简言之,冲突损害项目的绩效,妨碍项目目标的实现,并且使得项目成员不能对项目目标的发展承担义务。

  但是,冲突也能给项目带来一些正面效应。比如,冲突能增强项目组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内部分歧化解在项目组中,项目组目标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这对项目内的某个项目组来说是优点,但它也有局限性,因为忽视了项目的整体。单个项目组的目标并不能代替项目整体目标,因此有时会妨碍项目的整体协作和发展,从而导致糟糕的项目绩效。

  冲突影响的好坏取决于冲突管理的成效。冲突如果解决得好,可以加快任务的完成,节约项目的成本,提高项目的质量;如果解决得不好,则会使项目在时间进度、费用和性能指标上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不能完成项目任务,迫使项目中止。

  在冲突管理中,一旦发现冲突,就要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收集所有可以获取的信息,判断冲突的产生是否由项目组织的结构、个人利益或个性等问题所引起,找出问题的潜在根源。   然后,把问题与五种冲突解决模式对比,针对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具体的解决办法。比如通过采取项目组织结构重组、相关人员的沟通,以及其它能够改变冲突关系的管理措施,取得冲突各方的合作与支持,创造出利于解决冲突的条件,从而消除冲突根源,将人们由冲突状态引向团队协作,最终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佳实现。
  解决项目冲突的五种模式
  美国管理专家Blake和Mouton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五种冲突管理的模式,美国项目管理专家哈罗德.科兹纳(Harold Kerzner)在他们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项目经理通常依据经验来确定实际解决冲突的方式。这五种冲突管理的模式依次是,正视(confrontation)、妥协(compromise)、缓和(smoothing)、强制(forcing)和退出(withdrawal)。具体说明如下:

  1.正视:即冲突各方持积极主动的正视态度,通过某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使争执的各方消除争端。它是最常见的冲突解决方式。

  2.妥协:在争论中寻求争执双方在一定程度上满意的解决方案,即产生“双赢”的局面。特点是通过交换来平息冲突。

  3.缓和:努力排除冲突中的不良情绪,通过强调一致来淡化或避免分歧。

  4.强制(或对抗):指一方竭力将自己的方案强加于另一方,冲突越厉害,就越容易采取强制的方式,其结果是一种“赢-输”的局面。

  5.退出(也称作规避):从实际的或潜在的分歧中抽身撤离。

  在这五种方法中,正视、妥协与缓和平衡了冲突各方的地位,对于建立合作关系十分有效;退出与强制用于解决冲突情况,结果常常是解决了分歧却增加了冲突的来源;其中退出常被当作一种临时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和引发的冲突还是会接连不断的发生。

  项目经理在出现冲突时,应根据自身经验和冲突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

  上述方式均可用于冲突的解决。但在冲突管理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冲突的发生,即做到“防患于未然”,可采取如下措施:

  1.制定公司范围内的冲突解决政策和程序,以使冲突发生时有章可循。

  2.在制定规划的早期,建立项目冲突解决程序,即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对冲突也进行规划。

  3.创造有利于团队协作的条件,鼓励团队协作和打击冲突,以此来管理项目。

  4.识别关系恶化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冲突的范围扩张。

  5.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就项目目标进行反复沟通,达成有限度的共识,能够减少或消除很多冲突。


版权所有:北京华泰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02 Beijing Hua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